去年以來,我市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戶們紛紛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脫貧戶的新愿景
本報記者 張明明
虎年伊始,每一個人都滿懷新希望,向著夢想,出發。
日前,記者走進3位脫貧群眾的家,傾聽他們新一年的奮斗目標。
臨西縣臨西鎮周樓村周東印:能帶動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
“黨的好政策讓咱脫了貧、致了富,今后的日子咱得加把勁兒好好干,帶領大家伙一同致富,來報答黨的恩情。”談到新年愿望,臨西縣臨西鎮周樓村脫貧戶周東印信心十足地說。
2015年,周東印一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戰役中,臨西鎮創新扶貧機制,借助村內閑置產房、土地等村集體資產資源,大力扶持和發展以家庭加工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的扶貧小微企業和細胞微工廠。周東印借勢創辦了手套加工廠,這個項目技術要求不高、操作簡單、不用外出,也方便照顧生病的兒子。
建廠初期,產品銷路是周東印最犯難的問題。臨西鎮為發展和扶持扶貧微工廠和細胞工廠,專門制定了“三送一收”輔助政策,即:送原料、送技術、送服務、包收成品和半成品。“扶貧好政策幫我解決了銷路問題,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太對不起政府和那么多為我們付出的好心人了。”周東印說。
周東印一家從一無所有到擁有年收益20余萬元的手套廠,期間不僅治愈了兒子的病,還添了一個小孫子。
如今,手套廠越來越紅火,不僅自己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還為本村30多口人提供了就業崗位,解決了村里10戶貧困戶就業問題。
隆堯縣固城鎮小孟村劉京存:
生活更有奔頭了
2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隆堯縣固城鎮小孟村見到劉京存時,他正在自家的新大棚里忙活著。“再過一個月,這幾個新大棚就能種上瓜苗了,俺這日子蒸蒸日上。”劉京存說。
2015年,劉京存妻子因病去逝,還欠下30多萬元外債,家里還有3個孩子和常年癱瘓在床的母親需要他來照顧。劉京存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村里為其全家辦理了低保。享受資產收益產業項目分紅,雖然能夠保障基本生活,但經濟狀況依然十分拮據。
2016年,小孟村委會和小孟村分良家庭農場合作,實行統一流轉土地、統一建棚、統一育苗、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分配到戶經營的大棚種植模式。劉京存分到2個大棚,劉京存一家人通過努力擺脫了貧困。
通過幾年的種植,他掌握了種植技術,干勁兒更足了。去年,劉京存在鎮、村的幫扶下,申請扶貧專項資金補貼和扶貧小額信貸等共15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高志敏為他墊付了部分資金,新建了4個春秋冷棚,大棚投入使用后預計每年收入可增加10余萬元。
廣宗縣東召鄉東屯村孫英偉:感謝教育扶貧圓了孩子大學夢
1月31日,除夕,在廣宗縣東召鄉東屯村脫貧戶孫英偉的家中,一家五口正在忙里忙外,打掃庭院、貼春聯、掛燈籠,妻子在忙活中不忘給孫英偉安排任務:“明天你早點帶著孩子們去給王書記拜年。”
“那必須的,不光要拜年,還要把幾個孩子的成績跟王書記好好匯報匯報。”孫英偉一邊回答道一邊認真聽著二女兒講述自己在北京上大學的經歷:“校園大得很,學校的圖書館也可大了,等有機會了,我帶著您和媽媽去我們學校好好轉一轉。”去年,孫英偉的二女兒本科畢業后考進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繼續攻讀碩士,大女兒在河北大學讀研究生,小兒子在邢臺二中讀高二,成績也名列前茅。
看著幾個孩子,孫英偉由衷地感到欣慰。2018年,隨著兩個女兒考入大學,家里入不敷出,孫英偉一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兌現低保、兩免一助、產業分紅等政策,2018、2019兩年間全家僅享受各類資助就達到30000多元,從根本上解決了三個子女教育支出問題。2019年,孫英偉一家順利實現脫貧。
在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的支持和幫扶下,孫英偉一家依靠勤勞的雙手和不懈的努力,從曾經的貧困戶變成了“自強不息”脫貧示范戶,孫英偉一家的經濟收入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現在的好日子多虧黨和政府,在我們急需幫助的時候能提供這么好的政策,不僅解決了我們一家子生活上的問題,還讓孩子們在學習上得到了及時的資助,在圓了孩子們大學夢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家的命運。”說起未來的生活,孫英偉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