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郭紅玉李平
1938年8月24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它是冀南大地上第一個抗日人民政府。自此,冀南平原游擊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全區呈現出生氣勃勃的抗戰局面。
日前,記者來到冀南行政主任公署舊址所在地——南宮市大屯鄉孫李村。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告別了烽火歲月后,盡顯滄桑。近日,有關部門正在組織進行修繕。在冀南革命紀念館內,有它的復原場景:5間民國式建筑抱廈北屋,院內有老樹、水缸,屋內則是老式方桌、條幾、立柜等,古樸而簡單。
那是一段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冀南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史篇。
成立公署勢在必行
“七七”事變后,隨著日軍的入侵,國民黨各級地方政府人員潰散、軍隊南撤,只有共產黨、八路軍領導人民抗日,支撐局面。
為了適應抗戰形勢的需要,冀南各縣建立了半政權性質的戰委會,并于1938年4月15日,在南宮成立了冀南軍政委員會籌委會。它在籌劃抗日軍需,調節地方武裝間的摩擦糾紛等,都做了大量工作,但終因只是一個各縣代表的聯合辦事處性質的組織,其職能不能充分發揮。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在全區建立一個民主的、統一的行政權威機構,用以協調各方面關系,統籌各項工作的開展,已顯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1938年7月5日,一二九師政委鄧小平提出了建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方案。同月,冀魯豫邊區省委抽調大批干部、黨員組成工作隊,到各地開展黨群和政權工作建設,為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做準備。
8月14日,在南宮召開冀南各縣代表會議,最終決定撤銷冀南軍政委員會籌委會,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會議選舉楊秀峰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主任,宋任窮為副主任,下轄5個專署,共51個縣。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后,毛澤東及黨中央立即向徐向前、鄧小平、宋任窮和冀魯豫邊區省委發出關于冀南新政府成立后的工作指示,要求新政府“在區內發布各種公告、法律、命令,提高威信,以完全新的姿態在人民面前出現”。
八大綱領符合民意
根據指示,中共冀魯豫邊區省委和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抓緊付諸實施,公布符合冀南人民意愿的《八大施政綱領》。其主要內容是:動員一切人力、物力,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全體同胞,建立堅強的根據地;建立民主的廉潔的有工作能力的各級抗日政府,嚴懲貪官污吏;整頓各縣金融,發展農村經濟,提倡土貨生產;廢除苛捐雜稅,實行合理稅收;優待抗日軍人家屬,并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改善民生的原則下,安定民生,發揮人民抗戰積極性;實施抗日教育,普遍發動群眾,組織戰委會和工農婦學商各抗日團體及自衛隊;肅清漢奸、敵探,實行抗日戒嚴。
“我們實行這八大施政方針有四個基本特點:一是堅決抗日,二是擁護統戰,三是實施民主,四是改善民生。”宋任窮同志曾分析道。
《八大施政綱領》完全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受到各階層人民的普遍擁護。
抗日局面生機勃勃
隨著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成立及《八大施政綱領》的實施,冀南平原游擊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全區呈現出生氣勃勃的抗戰局面。廣大人民群眾為了驅逐日寇保衛家鄉,掀起了參加八路軍的熱潮,出現了許多“父送子、妻送郎,參軍打東洋”的動人場面,八路軍飛速發展。加之收編的各類武裝,這時八路軍不是成倍,而是十幾倍、幾十倍地增長。
部隊不斷壯大,部隊的吃飯問題提上日程,行政主任公署迅速制定了財政、工商、貿易、稅收以及減輕群眾負擔的一些規章制度,并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政策。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成立標志著冀南大地上第一個抗日人民政府正式建立,以此為標志,以南宮為中心,西起平漢鐵路,東抵津浦鐵路,北至滄石公路,南跨漳河的冀南抗日根據地正式形成。”南宮市文廣體旅局局長周哲輝說。
頑強不屈共克時艱
冀南區1942、1943年是多難疊加之年。一是日軍對我根據地展開車輪戰式的瘋狂“掃蕩”,根據地幾乎損失殆盡,冀南行署、軍區領導機關及主力部隊,被迫轉移到鄉村,隱蔽活動。二是冀南區遭遇歷史未遇的大災荒。1943年,旱災、澇災、雹災、蝗災,使三分之二的土地絕收,嚴重缺糧斷炊。外加瘟疫、霍亂肆虐,冀南的斗爭環境異常艱難。
面對根據地的艱困局面,冀南軍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積極抗災救災。制定了“咬緊牙關,積蓄力量,戰勝災荒,堅持對敵斗爭”的方針,出臺了一系列包括借糧救災、放賑和以工代賑、精簡節約、生產自救、搞好副業、推廣多種經營等政策措施,要求各級領導深入救災第一線,以保證人的生命為第一要務,與災民同甘共苦,共渡難關。楊秀峰自我三降津貼標準,宋任窮不顧自己浮腫營養不良,把有限的糧食送給房東老大娘的故事在冀南廣為流傳。
1943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冀魯豫分局(也稱平原分
局),直接領導冀南區和冀魯豫區兩個區黨委,黃敬任分局書記,宋任窮任組織部長。隨著兩區黨委的合并,1944年6月15日,冀南行署與冀魯豫行署合署辦公,1945年5月4日,兩區正式合并成立新的冀魯豫行署,原冀南行署成為冀魯豫行署冀南辦事處,辦事處主任范若一。兩區合并后,緩解了當時的嚴重敵情和大災荒造成冀南的艱苦環境,敵后抗日軍民以頑強不屈的精神戰勝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和大災荒。
記者手記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成立標志著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正式形成,讓百姓有了主心骨,它的施政綱領和抗日方針讓百姓看到了一個為民為國的黨。廣大人民群眾掀起了參加八路軍的熱潮,出現了許多“父送子、妻送郎,參軍打東洋”的動人場面,并以頑強不屈的精神戰勝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和大災荒。
冀南抗戰史,輝煌而悲壯,給予我們許多深沉的思考和心靈的撞擊,給予我們許多精神的滋養和奮進的力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征程中,我們一定不能忘記初心和使命,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繼續發揚當年冀南軍民頑強不屈和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