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新活力,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2021-08-24 08:29:12 星期二  來源:邢臺日報

本報記者 孫建偉

未來五年是我市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更是百舸爭流、奮楫爭先的蓄勢突破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不移推進創新發展,著力建設產業興旺的實力邢臺,在與會代表、委員中引起強烈共鳴。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以科技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我市高質量趕超發展,代表、委員們紛紛建真言、獻良策。

堅持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

“報告提出堅持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創新驅動、質量引領、設計增值、綠色低碳、金融賦能’原則,加快構建特色鮮明、鏈條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這給我們牢牢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推動形成良好產業生態指明了方向。”市人大代表、信都區區長劉國強認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沒有創新就難以實現高質量趕超發展。要積極落實報告的部署,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依靠科技創新項目突破加速產業提檔升級,以更多的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趕超發展。

代表、委員們在討論中指出,加快建設帶動我市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必須向科技要答案,必須向創新要方法。近年來,我市圍繞重點產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強化技術創新引領,一批填補國際、國內空白的關鍵共性技術及其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市場潛力巨大、產業發展關聯度強的重大科技成果。今后要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讓更多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團隊在邢襄大地展身手、有作為。

市政協委員,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昭波說,將進一步堅持“社會的創新主體在企業,企業的生命在創新”的工作理念,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產業轉型升級強引擎。實施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機制,不斷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規模,確保年內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高新技術企業150家。抓好《河北省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著力培育一批體量規模大、創新水平高、行業帶動強的領軍企業,打造更多的“小巨人”“潛力股”,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

市政協委員、信都區人社局副局長張麗芳認為,創新離不開人才。要落實報告部署,牢固樹立“人才立市、人才興市、人才強市”理念,以“千金買馬骨”的誠意,重點引進創新型、科技型、企業管理型等緊缺人才,進一步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生動局面,聚天下英才共建邢臺、發展邢臺。

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精準對接

“加大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精準對接、雙向融合迫在眉睫,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趕超發展的必然選擇。”市政協委員,寧晉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雪敏說,報告在明確一系列創新指標的同時,對實施產業鏈提升行動作出部署,提出要支持具有引領作用的行業龍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強信息共享、分工協作和內部循環,通過定向招商、填空招商、點對點招商,推動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以重點產業鏈提升推動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實現質變和裂變。這是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瞄準未來作出的重要部署。她建議,加大產業鏈和創新鏈的融合力度。強化頂層設計,制定詳細發展規劃;著力打通關鍵環節,讓產業鏈、創新鏈運作起來;著眼長遠,開展前瞻性產業布局和技術研發,積蓄長遠發展動力。

代表、委員們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創新不僅耗費大量人力、財力,而且存在風險,往往不敢嘗試。對此,要出臺更多的激勵政策,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創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讓中小企業聯合學校、院所、產業發展研究院等機構一起融合創新,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要大力發展‘四個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市人大代表、邢臺金沙河集團董事長魏海金說,要用好防貧監測預警救助機制,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探索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振興的實現路徑。脫貧地區要改善經濟發展方式,因地制宜發展適合地區發展的特色農牧業、生態旅游業、民族手工業、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和服務業等,不斷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政府、社會、市場要協同發力,不斷創新發展路徑和模式,為農村產業振興提供和諧社會環境。

持續加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圍繞如何更好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代表、委員們在討論中紛紛指出,要持續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引育、創新人才集聚和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抓好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不斷激發高質量趕超發展的第一動力,真正以創新驅動贏得發展主動。

“企業是創新的重要主體。科技資源轉化為創新動能,關鍵在于創新主體。有了高素質的主體,創新才會如虎添翼。”市人大代表、河北創守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郭志鋒說,企業的創新意愿、創新活力、創新能力,決定著第一動力的“馬力”大小。建議進一步加大引導扶持力度,引導資源和要素向企業流動,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帶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平臺是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實施創新驅動,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尤為重要。”市人大代表、巨鹿縣工商聯主席高曉明說,要以報告精神為引領,加大創新資源優化整合力度,加快建設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眾創空間,促進科技成果就地產業化發展,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要著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承接平臺,抓好合作共建園區建設,精準承接京津的產業、資金、技術、人才等外溢要素。還要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增強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吸引和集聚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形成完備的創新支撐服務體系,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邢臺日報、牛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

獨家授權邢臺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

廣告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