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開發區以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大力優化親商安商的營商環境——
用態度速度溫度換企業信心安心舒心
本報記者 閆麗靜
眼見新項目提前90天完工,預計“五一”能提前投產,恒進紡織決定追加投資,啟動智能儀表項目,目前正在做規劃設計。
無獨有偶。藍鳥家具新項目推進順利,公司決定將原本放到廣東分廠的板式家具生產線也建在市開發區。
企業投資的信心來自于市開發區營造的親商安商的營商環境。
“我們提出爭創國家級開發區,要聚焦項目、企業‘兩個核心’,著力打造‘空氣政府’,做到服務無處不在、無事不擾,讓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釋放出強大的磁場效應、溢出效應、乘數效應,從而帶來高端產業、項目、人才的加速集聚。”市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商黎英說。
市開發區態度:
打造“空氣政府”,服務無處不在、無事不擾
今年,市開發區提出要打造“空氣政府”,服務企業像空氣一樣,企業日常經營時一般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但企業需要的時候,政府就能變成企業生存必不可少的氧氣,做到服務無處不在、無事不擾。
只要企業需要,工作人員隨叫隨到。為此,市開發區建立了重點項目工作推進群,區領導班子成員、區直部門、鄉鎮、村和重點企業相關人員入群。對于企業反映的問題,相關人員要及時作出回應,誰的問題誰領走,并有專人督辦解決情況。
一般問題當即解決,對于棘手問題,區黨工委主要領導承諾,最難辦的事情我來辦,容易的事情同志們來辦,大家都要既掛帥又出征,共同辦好開發區的事情。同時,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區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深入基層一線,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難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體現。
恒進紡織是市開發區一家老企業,由于發展需要,去年啟動新項目建設,然而生產用蒸汽、供電等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影響了工程進度。
“我們需要從南和區電廠引蒸汽過來,全長十幾公里,途中還要跨越鐵路和高速公路,難度可想而知。”恒進紡織副總陳春祥介紹說。
去年底,商黎英到企業調研得知情況,當即表示親自跑辦,絕不影響工程進度。目前,蒸汽和供電問題都有了解決方案,恒進紡織新項目建設已完工,正在安裝設備,預計“五一”投產。
“說了算,定了干,這樣的服務態度增強了企業發展的信心,公司決定追加投資,智能儀表項目已經提上日程。”陳春祥說。
在開發區,每一名幫辦人員都在努力成為“五能專員”。堅持“圍墻內的事幫辦、圍墻外的事包辦”,重點建立標準化服務流程體系,即圍繞“為什么服務、服務什么、怎么服務”,建立標準化服務流程,將每一名幫辦人員培養成為能講清楚項目需求、能為項目匹配政策、能提供代辦服務、能協調解決問題、能提出政策建議的“五能專員”。
服務企業不講條件、推動發展不遺余力,接受任務不講條件、執行任務不找借口、完成任務不留尾巴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
市開發區速度:
審批事項“秒批”,企業的事即辦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最近,陳春祥見證了如今的市開發區速度。 恒進紡織廠區門前有條斷頭路,企業提出后,僅用10天,這條斷頭路就打通了。
市開發區三級干部大會提出,要以更加奮進的姿態、更加嚴格的標準,推動工作全面上臺階、上水平,爭當全市高質量趕超發展的主平臺、主引擎、主戰場、主力軍。
實現快發展,需要快節奏。聚焦審批加速度,市開發區行政審批拉出秒批項目、不見面項目、全域通辦項目清單。審批事項15主項42子項實現“秒辦”;19主項36子項實現“限時辦”,3日內辦結;29主項77子項7日內辦結。
通過進一步縮短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提升審批效率,實現網辦率100%、審批效率提速85%以上,同時嚴格落實“批否倒查”機制,力爭實現全省審批速度最快、審批時限最短、服務態度最好。
加速解決遺留問題,為企業發展掃除障礙。開展“摸底數、清問題、聽建議、促發展”大討論活動,已深入查找存在問題260個、解決220個;召開各層面“開門聽建議”會議220余次,征求意見建議1000余條,共梳理出有針對性、代表性建議276條,已整改完成195條。榮莊村整體搬遷等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推動中鋼邢機項目全面進場,即將形成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局面。
為推動項目快速推進,市開發區推行“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牌、一本、一群、一圖、一熱線,制定重點項目分包服務牌,建立分包項目服務本,組建項目推進工作群,制作項目標準化服務流程示意圖,開通項目服務熱線,確保企業的任何問題都及時解決。
在位于市開發區的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新項目建設工地,生產車間主體已完工。前不久,企業還在為缺少土方無法施工而發愁。項目負責人王中豪將問題反映給區里,僅兩天時間,5000立方米土方就解決了。“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政府都會及時解決。在市開發區發展,感到特別安心。”王中豪說。
市開發區溫度: 全要素保障,厚植親商安商土壤
市開發區社會事務局到轄區企業走訪時,得知晶龍新能源公司和晶澳(邢臺)太陽能公司外來職工子女有就近就學需求后,立即為26名外地職工子女無障礙安排就學,消除了外地職工的后顧之憂。
這樣“有求必應”服務企業,使企業家及職工感受到市開發區溫度的事例還有很多。
持續強化要素保障,讓企業發展無憂無慮。
推行“標準地”出讓,提前做好土地收儲、環評、能評、安評等前期準備,確保實現“土地等項目”。
加強信貸支持,繼續完善園區“創業者金融港灣”,發揮其投資者教育基地、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邢易融”線下服務站作用,提升“信易貸”質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產業、企業的支持力度。
加強企業用工需求對接,對全區企業勞動力資源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和企業用工信息庫,集中發布用工信息。培養技能型人才,加大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對企業需求較為緊缺技術人員培訓力度。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釋放出強大的磁場效應、溢出效應、乘數效應,讓企業愿意來,滋養企業成長壯大,從而帶來高端產業、項目、人才的加速集聚。
2月26日,市開發區舉行春季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總投資54.75億元的20個項目集中簽約,涉及應急救援、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和城市經濟綜合體等領域,對擴大市開發區經濟總量、完善產業鏈條、優化投資結構、增進民生福祉將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市開發區位于邢臺市主城區,高鐵、高速穿境而過,百泉、狗頭泉實現復涌,隨著商場、超市、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相信這里很快會成為‘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磁力場。”剛簽約的天津新華投資集團董事長張春靜對在市開發區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