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場新聞發布會

2022-03-07 14:58:02 星期一  來源:邢臺發布

3月7日上午,清河縣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縣疫情防控工作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會上通報,2022年3月6日0-24時,清河縣新增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1例普通型,8例輕型。目前,這9例確診病例正在市定點醫院進行治療。該縣已對追蹤到的密接、次密接采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各項防控措施正在有序進行。

會上,清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清河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就記者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

記者:在做好疫情防控中,退役軍人事務局就發揮好基層退役軍人“離軍不離黨、退伍不褪色”作用,采取了哪些措施?

清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 欒繼輝:全縣共有退役軍人1.2萬余人,六個鎮各村退役軍人服務站全部覆蓋。

疫情發生以來,退役軍人事務局向退役軍人發布倡議書,引導廣大退役軍人落實上級決策部署,認真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迅速響應,建立防控堡壘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面對嚴峻的形勢,退役軍人事務局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明確分工,抓細抓實,形成上下一盤棋,全員一條心的防控疫情工作格局。接到上級分派的任務克服一切困難,組織黨員干部職工迅速建立“戰斗堡壘”,我單位已建立七天酒店隔離點、錦繡家園小區和三羊街文昌路交叉南口卡點等堅強“堡壘”。

二、遵令而行,夯實基層力量

一是向全縣1.2萬退役軍人發布倡議書,引導廣大退役軍人聽黨指揮共克難關,堅決貫徹落實上級的部署,堅決執行上級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不信謠、不傳謠,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結合慈善總會、退役軍人基金會向退役軍人發出“退伍不褪色、疫情當先鋒”為疫情捐款捐物的倡議,倡議發出后先后收到來自退役軍人李獻國、程朝武、馮永會等20余萬元捐贈。二是引導廣大退役軍人以身作則,以良好的作風影響周邊人群,帶頭落實防疫規定,引導家人親友不出屋,不聚集,參與全員核酸及早排查消除風險隱患,全力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三是引導廣大退役軍人服從大局,在基層發揮作用,全縣53名兵支書,130余名兵兩委干部積極認真參加基層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在基層防疫工作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先鋒模范作用。比如,謝爐鎮韋王仙退伍支部書記韋真濤,退伍后扎根農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建設,2018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黨員干部值班值守,帶頭捐款捐物,得到群眾認可,踐行了離軍不離黨、退伍不褪色的軍人情懷。

記者:農業農村局作為農村疫情防控的行政主管部門,在指導、督導農村落實疫情防控政策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清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楚中會: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農村疫情也是防控工作中的重心,為此,我們農業農村部門重點落實以下防控政策:

一是健全防控體系。我們制定出臺了《清河縣農村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縣、鄉、村三級農村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分解了任務,壓實了責任。

二是細化防控措施。我們以問題為導向,制定了《農村卡口疫情防控“十有十查”》,“十有”即:一是有值班室、有桌椅;二是有制度、有疫情防控指南;三是有宣傳標語、有喇叭廣播;四是有專人值守、有袖標;五是有出入登記、值班表、交接班表、紅白事備案制度等臺賬;六是有消殺隊伍,消毒液、噴霧器、防護手套等消殺設備;七是有廢棄口罩回收箱及垃圾回收臺賬;八是有居家監測人員“五包一”標識;九是有紅外線測溫儀;十是有健康行程碼;“十查”即:一是查體溫,二是查健康碼,三是查身份證,四是查佩戴口罩,五是查密接、次密接人員;六是查境外返鄉人員,七是查中高風險地區返鄉人員,八是查中高風險地區所有縣(市區)來清人員,九是查旅居史,十是查核酸檢測、疫苗接種情況。

通過狠抓“十有十查”,農村卡口管理標準得到了進一步規范提升,使卡口真正起到了“排、查、管、控”的前哨作用。

三是強力宣傳引導。通過張貼倡議書,利用微信群、農村喇叭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講解疫情防控知識,用群眾看得懂、聽得進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四是推行網格督導。把全縣322個村以鎮為單位劃為6個單元網格,抽調66名工作人員,組成六個由副科級以上干部任組長的督導檢查組,對全縣農村疫情防控進行巡回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五是加強消殺防疫。按照縣農村防控領導小組要求,六鎮各村都成立了專門的消殺隊伍,自3月2日起,對322個村開展每日兩次的外環境消殺。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全縣農村新冠疫情防控做到了“重點人群有人盯、重點場所有人管、消毒滅源有人抓、鄉村診所有人包、應急物資有儲備、穩定生產有人干”。

邢臺日報、牛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

獨家授權邢臺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

廣告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