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紀行之——廣宗縣北塘疃鎮南寺郭村
小葡萄串起鄉村振興“大夢想”
掃碼看視頻
翠綠欲滴的維多利亞,鮮脆多汁的陽光玫瑰,肉脆味甜的紅寶石,果穗巨大的金手指……金秋時節,走進南寺郭村,一座座高大的大棚映入眼簾,大棚內種植著各種品種的葡萄,一串串葡萄串起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希望。
南寺郭村因種植葡萄而得名,素有“葡萄風情小鎮”的美譽。該村位于廣宗縣城東南4.5公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區域面積5200畝,耕地4800畝,共644戶,2130人,以種植大棚葡萄和油蟠桃為主。
近年來,南寺郭村以葡萄種植為中心,走出了一條融合興業、強村富民的新路子,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鏗鏘步伐。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沙沙 竇鑫文/圖
黨建引領—— 基層治理“強起來”
“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通過‘黨建+’模式,推進組織陣地建設、提升村干部隊伍素質、凝聚鄉村治理合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南寺郭村黨支部書記張劍龍說。
近年來,南寺郭村堅持黨建引領,以建強組織堡壘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營造出組織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互助共進的鄉村治理良好局面。
南寺郭村原黨支部書記張芝文介紹,原來這個村人多、地薄、無資源、無產業,可以說是“致富無門路,生活無出路”。如今,在黨建引領下,該村探索出了一條以葡萄種植為特色的振興之路,讓村子發生巨大變化。
“一個村子的發展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一個有力的帶頭人。”這是南寺郭村原黨支部書記張芝文常說的話。他曾被授予“廣宗縣優秀黨務工作者”“廣宗縣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為了更好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張芝文帶頭成立了“三文葡萄種植合作社”,實行公司化運行,申報了自己的商標“沙丘貴冠”,通過了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引導廣大村民科學化生產和管理,有力推動南寺郭村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前進步伐,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該村還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張子文咨詢就業問題”“張子文相關需求由支部黨員張國龍負責,已聯系縣就業部門,為其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在南寺郭會看到一面“你有所呼,我有所應”的主題宣傳墻,上面貼著“群眾點單”“黨員接單”的各種事項。
該村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形成“群眾點單、黨員接單”的“訂單式”服務聯動模式,收到村民“點單”后,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入戶走訪了解群眾訴求,建立服務清單。
宜居宜業—— 村居環境“美起來”
平坦整潔的鄉村道路,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簡潔舒適的文化廣場……走進南寺郭村,一幅優美、清新、幸福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鋪展開來。
為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南寺郭村持續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美麗鄉村顏值,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該村以整治“空閑宅基地”作為突破口,全面清理村內殘垣斷壁,并利用空閑宅基地,深挖當地歷史資源,設計建設了商湯祈雨桑、棲鳳酒莊、村史館、農耕博物館、朱家老宅、高家客棧等12個景點。同時,大力推進“四美五改”,用瀝青硬化了銀杏大道和村莊主要街道,建成了南寺郭葡萄歷史博覽館、葡萄廣場和幾百畝葡萄采摘園。
位于村中心的一處街角小游園“前身”是一處空閑宅基地,由于常年閑置,慢慢變成了村里的“垃圾場”,不僅影響村容村貌,也存在安全隱患。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曾經的垃圾場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美麗游園。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人居環境的不斷提升,鄉風文明建設也不斷進步。該村組織開展“美麗庭院”“星級文明戶”“產業致富標兵”“脫貧貢獻獎”等樹選活動。村容村貌提升的同時,村風民風也有了大幅改善。
“這幾年村子的變化真大,環境變美了,大家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增多了,日子安穩又幸福。”談到村子的變化,村民高大姐樂呵呵地說。頗具情調的農家小院、休閑廣場,沿街墻壁上點綴體現民俗文化、葡萄文化等元素的圖畫,也在彰顯著葡萄小鎮的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如今,南寺郭村已經變成了“環境優美、產業雄厚、文化深蘊、特色明顯、舒適宜居”的“葡萄風情小鎮”,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慕名來村游覽觀光、采摘瓜果。
特色種植—— 村民口袋“鼓起來”
南寺郭村耕地多為沙質土壤,透氣性、排水性好,適宜種植葡萄。近年來,該村在原有產業基礎上,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依靠葡萄產業、建設風情小鎮”的發展振興之路。目前,該村種植設施葡萄20余個品種、1500余畝。
眼下,已經過了葡萄收獲季節。走進南寺郭村的葡萄大棚,依然可以聞到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可以看到一排排葡萄架濃密翠綠。果農們還在大棚里忙碌著,在為明年的葡萄生長做準備。
葡萄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品種也逐漸增多。2010年,南寺郭村在原黨支部書記張芝文帶領下成立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維多利亞、紅寶石、金手指等新品種,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
改造葡萄架型、改進修剪技術、管控葡萄產量……通過一系列技術指導,南寺郭村逐漸實現了葡萄從“量”到“質”的轉變。現在,這里的葡萄每畝產量達到5000多斤左右,實現了產量與品質“雙高”。
“每年從五月份最早成熟的愛神玫瑰、維多利亞,到夏黑、紅寶石、陽光玫瑰等不同品種的葡萄上市,采摘期可持續到10月底。”張芝文說。
南寺郭村為提升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先后流轉土地1500余畝,建設鋼結構農業設施大棚237個,引進種植了葡萄、草莓、甜瓜、油蟠桃等果蔬品種,種植葡萄1000余畝、油蟠桃2000畝,櫻桃350余畝。目前,該村已經形成了以葡萄、油蟠桃、櫻桃等為主的特色種植產業,年產值約1100萬元。
此外,該村按照“鄉村風情,魅力小鎮”的定位,結合葡萄特色產業、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打造葡萄風情小鎮,大力發展特色葡萄種植、采摘和觀光旅游。
葡萄種植種出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村民們依托農業產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用雙手創造著幸福生活,奏響了一首首增收致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