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在葡萄大棚里采摘葡萄。 梁智曉攝
本報訊(記者周林)深秋,寒意漸濃。廣宗縣北塘疃鎮南寺郭村,這個位于大沙丘上的小村莊,今非昔比。曾經,該村人多、地薄、無資源、無產業,因貧困聞名。如今,趕上好時代,村美民富產業興旺,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近日,南寺郭村一排排葡萄大棚里,工人正忙著除草、翻地、整理葡萄園。“葡萄是南寺郭村產業發展的起點。”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劍龍說,“黨的二十大報告里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廣闊鄉村,大有可為?!?/p>
以前的南寺郭村以種植棉花、玉米為主,農民們是“土里刨食、靠天吃飯”。曾任南寺郭村黨支部書記的張芝文因一次偶然機會,結識了一位葡萄種植大戶,從此帶領村民走上了葡萄種植之路。2013年,集中整合土地660畝,2016年,實施精準扶貧設施葡萄示范區項目,規劃建設高標準設施葡萄大棚164個,增加葡萄品種,實現了三季有果、四季有綠。同時,招引廣順園、季澳果品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實行“公司+基地”模式,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好日子等不來、要不來,我們要聽黨話、跟黨走,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張芝文倍感振奮,“現在我管理著三文葡萄種植合作社。我要繼續加油干,和鄉親們一起推進鄉村振興,在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隊。”
村莊變美了。南寺郭村以整治空閑宅基地作為突破口,全面清理村內殘垣斷壁,并利用空閑宅基地深挖當地歷史資源,設計建設了棲鳳酒莊、村史館、農耕博物館等12個景點。推進“四美五改”,硬化銀杏大道和村莊主要街道,建成南寺郭葡萄歷史博覽館、葡萄廣場和葡萄采摘園。
如今,南寺郭村已經變成了“環境優美、特色明顯、舒適宜居”的“葡萄風情小鎮”,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慕名來村游覽觀光、采摘瓜果。
在南寺郭村,記者看到一面“你有所呼,我有所應”的主題宣傳墻,上面貼著“群眾點單”“黨員接單”的各種事項。南寺郭村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形成“群眾點單、黨員接單”的“訂單式”服務聯動模式,收到村民“點單”后,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入戶走訪了解群眾訴求,建立服務清單,解決群眾需求。
“二十大精神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為我們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睆垊堈f,今后,他們將按照“擴規模、重培育、創品牌、增效益”的思路,大力發展油蟠桃、葡萄、紅薯等“廣宗三寶”品牌建設,積極培育廣順園、季澳果品等企業做大做強,規劃建設大型冷鏈物流園區,打造冀南冷鏈物流中心,推動產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