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維勇 通訊員 張立娜
集中修剪、及時補植補種、適時澆灌凍水……近日,市城管局園林中心在中心城區開展園林管理服務提升行動,全面加強冬季管理和精細化養護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強冬季養護 優化景觀效果
11月23日,市城管局園林中心工作人員集中對蓮池大街斷檔缺綠的地塊補植法桐。清除雜物、分組卸車、樹木栽植、平整土地……整條道路上隨處可見園林工人忙碌的身影。
“我們在補植的同時,要及時去除枯死枝、衰弱枝、病蟲枝,并對生長過旺枝進行適當回縮,以改善樹冠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培養理想樹形,減少惡劣天氣帶來的安全隱患。”該中心城市綠化大隊襄都區中隊負責人張艷婷介紹。
為扎實推進我市中心城區園林精細化養護管理,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市城管局園林中心搶抓當前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對管轄范圍內缺株斷檔的綠化帶、裸露地面補栽補植,打造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的綠化景觀效果。
“此次補植行動,我們主要在蓮池大街、襄都北路、團結大街、文苑路、冶金路等41條街道開展。通過種植白蠟、國槐、法桐、北京欒等苗木,保證來年景觀效果。”該中心園林管理服務部部長李軍說。
與此同時,該中心還在邢州大道、濱江路、泉北大街、東華路等街道及百泉競流園、圖書館園等游園節點部位,利用長春花、一串紅等各色時令花卉,通過不同圖案造型的方式栽植樹木約50萬株,美化城市環境。
實施精細管理 筑好生態屏障
日前,在信都區濱江路綠道上,記者看到園林工人對沿路100多盞景觀燈進行了整體清潔。“很多健身愛好者每天都會來濱江路‘打卡’,夜間也不例外。這次,我們在做好冬季綠化養護的同時,也對兩側景觀燈進行了清潔和檢修。”該中心園林工作組組長趙俊花說。
據介紹,本次行動主要針對中心城區道路兩側綠地空間布局以及綠植生長、景觀照明等問題進行全面整改和提升。路旁種植草坪長勢過旺的,進行統一精細修剪;對市區街道的喬木和灌木高度制定統一標準,提升觀賞性;綠籬則按照品種、顏色、形態,采用“掛線修剪”方式,使其呈現高低錯落、色塊拼接、整齊劃一的景觀效果。
為確保管護的長效性,市城管局園林中心還通過日自查、周檢查、月聯查的辦法,對所轄綠地進行統一管理,構建嚴格有效監管體系。截至目前,已累計修剪喬木2.7萬株、灌木41.6萬株、綠籬106.2萬平方米、地被99.6萬平方米,清理垃圾3.2萬立方米。
創新方式方法 打造宜居環境
最近,家住襄都區文沁園附近的市民王芳發現,園內的心形衣帽架既別致又有格調,看起來更像是一件藝術品。其實,這些衣帽架都是用廢舊燈桿改造而成的。
市城管局園林中心在落實“標準化、精細化、服務化”要求的同時,不斷發揮園林職工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實際工作中發明創新生產工具、進行廢棄改造等,提升服務質效。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綠道綠廊、公園游園建設,為做大做強做熱中心城區注入綠美底色。“今年以來,我們積極探索增加城市綠量的新途徑,建成省級園林式街道21條,市級園林式街道9條,累計新增喬木185萬株,形成‘一路一景觀、一街一特色’。”該中心黨委副書記鄭志華表示,要以此次管理服務提升行動為契機,下足功夫,堅持“面子”與“里子”一起抓、“硬件”與“軟件”雙提升,努力打造更高品質的宜居環境,讓市民享受更多的生態福利。
另據介紹,為強化中心城區公園游園文化科普功能,普及園林植物知識,提高市民愛綠護綠意識,該中心還制作了6000余個園林植物標識牌,在達活泉公園、歷史文化公園等地懸掛,幫助市民游客在游園過程中輕松學習園林植物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