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讓鄉村振興向“新”提“質”

2024-10-10 07:47:16 星期四  來源:邢臺日報

本報訊(記者劉瑞鳳 通訊員王麗倩)近日,位于廣宗縣現代農業園區的“中國農業大學廣宗科技小院”實驗大棚內,200余只羽毛黑亮的非洲雁在果樹下嬉戲,不時低頭吃草覓食。“在林下養殖非洲雁既可降低飼養成本,又能促進樹木生長。”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薛慧雯說。

據介紹,科技小院探索出“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對接”的循環體系,帶動曹寨、南寺郭等5個村1000畝土地資源實現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截至目前,科技小院內11名學者、教授組成的科技志愿服務隊已為1500名農民開展培訓。

去年,廣宗縣獲評中國科協確定的“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試點,全國僅22家,全省僅2家。今年以來,廣宗縣大力實施“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項目,吸納200余名大學教授、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和300余名鄉鎮“三長”、鄉村科技能手、致富帶頭人等土專家,對1500余名基層志愿者進行“傳、幫、帶”,形成了2000余人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

“圍繞縣域大棚蔬菜等現代設施產業,服務隊常態化提供科技支持,有效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打造一村一品。”廣宗縣科協主席景如明介紹。

在大柏社村靈芝種植基地內,農戶們正忙著采摘成熟的靈芝。“基地來了‘土專家’給咱指導,從栽培基質選取、溫濕度控制等各個方面給足了保障,目前基地靈芝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農戶王志恒說。

廣宗縣不僅圍繞農業特色產業成立了靈芝、桃、葡萄、紅薯、非洲雁等7個產業科技志愿服務隊,還圍繞民生科技志愿服務需要,成立了老科協、縣醫院等7個民生項目科技志愿服務隊;圍繞基層科技志愿服務,建立8個鄉鎮的區域網格科技志愿服務隊,形成科技志愿總隊帶領下的“1+7+7+8”科技志愿服務嚴密組織網絡。

如今,在科技志愿服務隊的幫助下,蟠桃種植基地順利開展新品種引進,提升建園、排澇及種植管理技術;自行車童車相關企業不斷改造升級制造設備,攻克關鍵技術難關;特色科技館依托太平道樂非遺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推動美麗鄉村與生態旅游齊發展,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科技的力量。

邢臺日報、牛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

獨家授權邢臺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

廣告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