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底
全市經營主體總量達96.12萬戶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通訊員李健)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截至11月底,全市經營主體總量達96.12萬戶,同比增長5.84%。
個體工商戶是我市數量最多的經營主體,在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11月底,全市個體工商戶達67.13萬戶,同比增長4.26%,戶數占我市經營主體總數的69.84%。數據顯示,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截至11月底,我市個體工商戶一二三產業戶數比為5.1:11.52:83.38,個體工商戶戶數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落實助力經營主體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和精準幫扶舉措,惠及經營主體的政府服務和成本優化供給越來越多。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生存、成長、發展三個類型和名、特、優、新四個類別,對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就場地、成本、融資、培訓、招工等方面給予一系列有效幫扶,助其穩定經營、健康發展。在一系列擴大內需、提振信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等政策措施的引領和帶動下,我市經營主體內生動能持續增強,總量持續增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斷鞏固。
通過采取質量提升、降本減負等方面有效舉措,我市正著力推動經營主體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市場監管部門探索建立平鄉縣和隆堯縣蓮子鎮鎮兩個基層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試點,讓經營主體“進一次門、辦多項事”。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機結合,對納入“白名單”的企業“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截至11月底,市場監管部門對企業提出申請修復的7716條次數據全量進行信用修復。此外,引導企業用好、用活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有效破解科技創新型企業“輕資產、缺擔保、融資難、融資急”難題,激發了企業科技創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