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繼續實施20項民生工程
讓“民生清單”變“幸福賬單”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王鵬程、李什甲)2月19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邢臺市落實省2025年民生工程實施方案》,聚焦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今年繼續實施20項民生工程,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注、最期盼的問題。
今年實施的民生工程中,農村物流服務提升工程、就醫購藥便民服務工程、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提升工程為首次提出。
實施農村物流服務提升工程,加快構建農村現代物流體系,縣級基本建成集客運、物流、旅游、商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運輸服務站,新增客貨郵合作線路5條、站點28個。
實施就醫購藥便民服務工程,將全市已開展預約診療服務的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預約掛號端口全部接入“河北智慧健康”平臺,鼓勵支持社會辦醫院接入平臺,實現患者在手機端預約掛號“一網通辦”。實現參保人到定點醫藥機構就醫購藥結算時,通過一次醫保碼展碼即可完成醫保和自費費用全部結算。
實施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提升工程,推進既有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的充電端口加裝、車棚建設和視頻監控安裝,充電端口數和車輛數比例穩定達到1:5以上,充電端口的車棚和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85%以上。
今年我市計劃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6592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91個、改造衛生戶廁8557座,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不僅安居,還要優行。在“四好農村路”提升方面,將建設改造農村公路550公里。
圍繞“老有所養”,今年我市將支持85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條件,提升居家養老生活品質。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年內培育標準化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36家,新增養老護理員持證人員220人。
在衛生健康領域,組織開展全市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篩查,對脊柱側彎學生開展自愿性干預治療,保障中小學生脊柱健康。為全市孕婦免費提供無創產前基因篩查和耳聾基因篩查服務,在孕期開展唐氏綜合征和聽力障礙篩查、診斷和干預,實現目標人群應篩盡篩。在教育領域,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5所。
聚焦困難群眾、婦女等群體,我市將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救助符合條件的農村和城鎮低保、特困等“兩癌”(宮頸癌和乳腺癌)患病婦女;全年為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以及為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輔助器具適配、職業培訓和就業等服務3.4萬余人次;對重點人群提供無償法律援助服務4734件。
為更好地促進就業創業,今年我市將向省推薦規范化零工市場7家,開展創業服務3萬人次,失業人員再就業23325人。選樹五星級“河北福嫂”等系列福嫂典型27名,培育“河北福嫂”進京津基地8個,開展巾幗家政服務進社區(鄉村)活動600場。
在文化惠民和體育惠民方面,今年我市將組織開展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1760場,提升體育公園18個,建設城區街邊球類場地18個,開展足球、籃球、乒乓球、廣場舞、健步走比賽1002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