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三北”六期工程造林1.5萬畝
●新創建省級森林鄉村18個以上
●提升森林食物供給能力和林業產業經濟效益
本報訊(記者王露橦通訊員崔蕾)從市林業局獲悉,今年全市將高標準完成營造林30.0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36萬畝、退化林修復0.7萬畝、森林經營撫育25萬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市將結合百泉流域泉水保護目標,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綠、質量優先、節儉造林的原則,以“三北”工程、村莊綠化、路渠綠化、林果產業、森林經營撫育等為重點,科學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扎實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努力增加森林資源,提高森林碳匯能力,打造富民產業,繼續鞏固和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我市計劃在西部太行山區完成“三北”六期工程造林1.5萬畝;結合群眾種植意愿和荒山立地條件,采取荒山綠化、引喬入灌等方式,安排人工造林0.8萬畝,因地制宜種植側柏、連翹、酸棗、黃櫨等樹種,打造“七彩太行”,助力群眾增收;對林分質量較低、林業有害生物嚴重、老化嚴重等低質低效林分,實施死樹清理、補植補造、清棵定株、更新改造等退化林修復0.7萬畝,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森林生態功能。
在去年工作成效基礎上,我市繼續實施“百村引領、千村提升”行動,指導各縣(市、區)結合各自實際推動和美鄉村、森林鄉村建設,年內,以街道綠化、庭院綠化、路渠綠化、小游園建設等為重點,打造100個村莊綠化引領村、1000個村莊綠化提升村,新創建省級森林鄉村18個以上,努力形成“村內有綠地、院內有花果、路渠有綠蔭、四旁有樹木”的村莊綠化格局;以營造防護型景觀林為主,實施道路、河渠及濕地周邊綠化,推動河渠綠化率達到95%以上、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5%以上,做到有路就有樹、有河就有綠。
今年,林果產業依然是我市重點支持發展的富民產業之一。各縣(市、區)將大力發展核桃、板栗、山楂、榛子等特色經濟林種植,打造一批優質林果基地;樹立大食物觀,充分挖掘林下空間,大力推廣林菌、林藥、林禽、林苗等多元化林下經濟模式,不斷發展森林食品,提升森林食物供給能力和林業產業經濟效益。
在落實25萬畝森林經營撫育目標過程中,我市計劃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采取修枝、除灌、間伐、除草等技術措施,對現有森林進行撫育經營和管理,改善林分質量,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