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芳
空中盤旋的植保無人機、有序噴灑的自動化噴灌設施、遍布田間的智能監測設備……眼下正值農忙時節,位于寧晉縣換馬店鎮北樓下村偌大的一塊麥田里卻看不到一個人影,各類機械化設備有序運轉。
這是省農科院在寧晉打造的無人化智慧農場示范基地,試驗田面積約500畝,輻射帶動周邊農田超1500畝。“我們采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設施、機械等進行全程自動控制,作物耕、種、管、收全環節實現無人化。”省農科院糧油作物所副研究員崔永增介紹。
記者看到,麥田里,地埋式自動伸縮噴灌系統正在工作,細細的水霧從噴頭噴灑而出,為小麥“解渴”。“手機上設置好設備運行時間,就不用人盯著了。”崔永增說,與大水漫灌相比,新技術的應用,不僅節省人力,還能節水30%以上。
不遠處,搭載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進行苗情監測。“哪塊地缺肥,哪塊地需要澆水,手機上一看就知道。”田埂旁,農技人員李利征輕劃手機屏幕,傳感器傳回的信息躍然眼前。“紅色地塊代表長勢良好,黃色代表有裸露的土地,需要加強水肥管理。”
智慧農場的“黑科技”不止于此。在基地智能控制中心的中央顯示屏上,土壤墑情、風力、降雨、太陽光照等數據一覽無余。崔永增說,這些數據來源于分布田間的25個土壤墑情測試儀和小型氣象站,智能化監測設備的加入,像給麥田裝上了24小時監測的“千里眼”,數據實時上傳后臺。通過精準、高效且可追溯的大數據,農田監測人員輕點鼠標即可查田,制定更精確的植保方案。
科技賦能的智慧農場正帶來顯著效益。該農場在各項農業技術的融合加持下,作物播種整齊度誤差由20厘米降低至2厘米,出苗整齊度在98%以上;小麥增產5%以上,種植管理成本每畝降低1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