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區農副食品加工產業:
提高產品附加值 搶占行業制高點
本報記者 王露橦 通訊員 耿昭
本期采訪對象: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教授 楊建斌
南和區淀粉制品行業協會會長 徐占超
河北興發植物油有限公司總經理 郄文曉
南和區萬客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高鋒
當前,我市正著力打造全省千億級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提升食品加工產業能級,推動“糧食生產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轉變。作為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重要板塊,南和區農副食品加工產業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的食品消費需求為主攻方向,形成從田間地頭到生產車間再到百姓餐桌的產業鏈條。有了產業基礎,如何做大做強?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鏈上企業代表結合工作實際支招。
加強產學研合作 提高產品附加值
南和區作為優質小麥、玉米生產基地和全國蔬菜生產重點區,近年來,依靠農業優勢,發展了寵物食品產業、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兩大主導產業。“產品日益多樣化,但在提高產品附加值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教授楊建斌認為,南和區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可借鑒寵物食品產業發展模式,在鞏固既有優勢的基礎上,加強產學研合作,提高產品加工核心工藝和自主創新能力,進而提高產品附加值,搶占行業制高點。
“我們擁有先進的榨油、浸出、精煉、灌裝一條龍玉米胚芽油深加工生產線,一級玉米油銷往中糧集團等優質下游合作伙伴。”河北興發植物油有限公司總經理郄文曉在合作中發現,企業內專業人才和團隊的培養能力仍需加強。他希望企業能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高等院校開展對接合作,提高企業創新驅動力,乘全省千億級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打造的東風,研發多樣化產品,開辟轉型升級發展新賽道。
凝聚區域競爭力 打響品牌知名度
“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集中力量打造南和區農副食品加工區域公共品牌。”郄文曉建議,盡快改變南和區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內企業“單兵作戰”居多、品牌聲量較弱的局面,盡快拿到具有全國輻射力的公共品牌背書,為市場開拓提供關鍵助力。
他建議,構建統一的、高于行業標準的質量認證體系,保障產品品質穩定性,并設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統一視覺標識與品牌敘事,采取集中宣傳、參與高端展會、開展產地溯源體驗等方式,避免資源內耗,幫助市場對“南和食品”品牌建立清晰的產地認知與品質信任,形成品牌合力。
“我們正在全力打造粉條‘地域品牌’,推動區域粉制品生產實現規模化、品牌化。”南和區淀粉制品行業協會會長徐占超希望,能在規范提升品牌打造水平上,得到更多政策和服務支持,讓區域品牌在更大范圍打響知名度、提升影響力。
建強專業園中園 讓供需匹配更精準
南和區萬客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自有蔬菜種植基地622畝、溫室大棚97座,獲評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現實中,我們常面臨農戶對新品種接受慢,農作物種植茬口安排與加工旺季需求不完全匹配,難以保障持續、穩定的大批量供應的尷尬。”合作社負責人高鋒說,不僅如此,目前,合作社缺乏智能分選線等高效的分揀分級設備和足夠的預冷、冷藏設施,也成為一大發展瓶頸。他認為,如果預冷、分揀、分級、短儲等環節能實現園區化協同,可以助推優質蔬菜等農產品供需匹配更加精準,企業生產經營損耗和成本更好地得到控制。
“規劃建設南和區淀粉制品產業園,形成集聚效應,更有利于規范全區粉條生產加工秩序,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優化生產結構,讓供需更精準匹配、資源更高效利用。”徐占超建議,在產業園建設多層生產車間、冷庫、烘干車間、原料倉庫、粉制品檢測中心,吸引分散企業入駐園區,進而招引上下游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