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化南,隆堯縣蓮子鎮村人,1895年5月出生,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張化南畢業于邢臺直隸第四師范和民國大學教育科,一生致力于革命教育事業,曾先后任冀南抗日干部學校教育長,冀南行署教育處副處長、處長,冀南二專署專員等職。
張化南常對學員們講:“我們共產黨人,既然投身革命,就應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張化南無私無畏,處變不驚。1942年4月29日,日寇對冀南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在大敵壓境的緊急情況下,他毫不驚慌。在部隊和機關即將轉移的前夕,他仍在有條不紊地向行署干部傳達講解上級整風文件。
1943年,冀南遭受大災荒。為保存抗日力量,上級決定在太行邊區設立冀南軍政干校,并調張化南前往主持此項工作。由于連年的饑餓和勞累,經過長途跋涉,他身體極度虛弱,還染上了瘧疾和痢疾,但他仍然樂觀地堅持工作。這年秋天,張化南被診斷為腸潰瘍,但因當時缺乏醫療設備,醫務人員只能用注射麻醉劑來減輕他的痛苦。當得知實情后,張化南果斷對醫生說:“請把緊缺的麻醉藥物用于前線的重傷員,我這點病痛不算什么!”之后,他咬緊牙關,強忍病痛,堅決拒絕醫生再為自己注射麻醉劑。
1945年春節前,張化南的病情越發加重了,常常處于半昏迷狀態。大年初一早晨,他把戰友叫到床邊,要來紙筆,用顫抖的手,歪歪斜斜地寫下了遺囑:“兒女均已長大,家庭也可自給,都不用結記,只是干校的工作尚未完成,不免遺憾。兩支短槍交給公家,余下鈔票和幾件衣物,分贈給困難的同志。”寫完,便與世長辭了。2015年,張化南入選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通訊員 劉鑫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