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電子信息產業緣何快速壯大
位于市高新區的太行智算中心。 韓文洲攝
本報記者 劉瑞鳳 通訊員 王皇 劉璐
太行智算中心成為省內最大的市場化智能算力集群,預計本月底再上線3000P算力,有望成為冀中南地區首個5000P市場化智能算力樞紐節點;市高新區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園A、B區部分企業投產,產業聚集態勢初顯;去年,全市企業上云數量新增893家,總數累計達7580家,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電子信息產業應用場景持續擴容;去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在建項目97個,總投資295.2億元,產業發展勁頭十足……
邢臺電子信息產業快速壯大,離不開各方積極布局新興產業、主動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千方百計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的不懈努力。
搶抓南資北移機遇
全力做優承接平臺
7月2日,市高新區的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園B區,邢臺億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的6條SMT貼片加工生產線有序運轉。目前園區A、B區部分企業已經投產,園區的發展目標是力爭2至3年內打造出北方地區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近年來,我市推動市屬開發區聯動發展,聚力推進開發區提檔升級。市高新區以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積極承接“南資北移”浪潮中的優質產業資源,打造新興產業發展“沃土”。
“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在技術研發、產業集群、創新生態等方面都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但近年來受土地、人力等要素制約,產業北移意愿強烈。我們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機遇,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致力于打造優質的產業承接平臺。”市高新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李航說。
應運而生的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園,成為市高新區承接產業轉移、集聚發展的堅實載體。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便利的交通、豐富的人力資源等優質營商環境成為邢臺吸引深圳企業的“強磁場”,“以商招商”效應加速釋放。短短一年間,產業園A、B區被企業“填滿”,C、D區建設按下“加速鍵”。中科榮曜等落地企業成為產業生態的“代言人”,形成了“引進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的倍增效應。
隨著園區功能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到市高新區發展。這里已成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的核心引擎,電子信息產業加速邁向新高度。
傳統產業智改數轉
應用場景持續擴容
依托傳統產業智改數轉,不斷拓展電子信息產業的應用場景,是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一環。
位于襄都區的河北中煤旭陽能源有限公司是傳統的煤化工企業,近年來企業通過智改數轉,建設智慧煤場調度中心,數字化轉型的成果生動展現:工作人員只需輕點鼠標下達指令,采煤機、運輸機、轉載機便默契配合、有序運轉,高效、精準地完成生產任務。
“關鍵設備上云后,不僅顯著提升了運行效率,還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運維成本。”企業信息化專家兼信息管理部經理陳沁華說。憑借在設備上云領域的大膽實踐,中煤旭陽去年成功入選省級設備上云貫標試點,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范例,為我市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也成為電子信息產業應用場景的典型范例。
邢臺擁有44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縣縣有集群、個個有特色。近年來,我市持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搶抓“換道超車”機遇,全力推進智改數轉工作,助力產業向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轉型,讓電子信息產業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不僅為傳統產業注入了發展新動能,也促進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壯大。
清河羊絨、平鄉童車、臨西軸承……各產業集群打破傳統生產模式,在數智化浪潮中破解發展瓶頸。2024年,全市企業上云數量新增893家,總數累計達7580家;今年,我市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實現“四連增”。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為電子信息產業開辟了“場景富礦”,形成“需求定義技術、技術重塑產業”的閉環。
“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的崛起,企業更需要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服務進一步升級,這就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市工信局副局長董南星說。
全域布局多點開花
產業發展追新逐高
位于市高新區的太行智算中心機房內,108組機柜日夜不息地運轉。據項目副總經理楊璦西介紹,中心計劃本月底新上線3000P算力,屆時,邢臺將成為冀中南地區首個5000P市場化智能算力樞紐節點。
依托太行智算中心,市高新區加緊謀劃建設邢臺智算產業園,構建“算力支撐、數據賦能、產業協同”的創新生態體系。通過強化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核心技術企業、高端智造項目及上下游配套產業,市高新區加速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集聚。
不只是市高新區,眼下,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已呈現“多點開花”發展態勢。在柏鄉縣,河北奧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壓電材料研發,讓單晶晶柱成品率超過90%,打破了該材料被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在清河縣,河北天達晶陽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緊密合作,采用碳化硅單晶襯底全流程生產技術,產品在國內外處于領先地位;在內丘縣,河北瑞芯電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掌握材料生產合成的關鍵技術,產品填補了國內高端OLED材料空白……
“我們不斷加大對電子信息企業的培育力度,鼓勵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讓創新驅動成為產業升級的關鍵密碼。”董南星介紹,他們成立電子信息及數字產業專班,開展電子信息企業調研幫扶,制定推進電子信息及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圍繞企業在技術攻關、市場拓展等方面的需求,精準實施幫扶計劃。去年,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在建項目97個,總投資295.2億元。
電子信息企業創新活力持續釋放,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今年,市工信局還將同市數字經濟聯合會深入制造業企業開展“小組團”精準對接和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梯度培育智能工廠,加快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深化“5G+工業互聯網”推廣應用,撬動全域產業“智”造升級,助力電子信息產業朝著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