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明明
“以前網購的商品要等好幾天才能送到,現在方便了,快件搭上了公交車,昨天訂購的商品,今天中午就送到家了。”7月17日上午10時,威縣孫家寨村村民龐利權拿著剛取的快件說。
威縣的“公交+快遞”模式,是我市公交公司、郵政、快遞公司扎實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早上8時許,在威縣分揀中心處理場地內,郵件接卸車行駛有序,皮帶機運轉順暢,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分揀、掃描工作一氣呵成。在該分揀中心門外,18輛客貨郵運輸專用公交車按照班次將分揀好的快件裝車。
從公交車司機變成“客貨郵”的專職司機,這樣的情況在威縣并不罕見。威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王印銳介紹,2023年底,威縣將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納入重點改革任務,通過整合激勵政策,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試點創建,建成威縣客貨郵數據中心,形成“數據采集—智能分析—動態調配—全程監控”數字化管理體系。目前,該縣整合6家快遞公司,優化開通16條客貨郵專線,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融合發展,讓農村群眾享受到與城市用戶同等質量的快件收發服務。
王印銳介紹,通過打造“威通客貨郵”品牌,推動城鄉客運、農村物流、郵政快遞資源共享,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收發快件,打通了威梨、葡萄、皮毛、汽車配件等特色產品外銷渠道,實現了農民群眾、快遞公司、公交公司、地方發展四方受益。
因地制宜的“客貨郵”,既帶動了物流、客流、資金流,又激活了農村“沉睡資產”,有力支撐了農村物流寄遞體系建設。“有了‘客貨郵’,可以隨時把自家的農產品寄出去賣,真是太方便了!”梨園屯鎮村民梁志軒開心地說。
“我們每天利用城鄉公交車運送快件4萬余件。”威縣郵政分公司經理王杰說。目前,16條“客貨郵”線路覆蓋該縣16個鄉鎮,每天每條線路往返兩個頻次。今年以來,上行快遞508.08萬件,下行快遞1141.50萬件,通過客貨郵運送農產品、小商品10萬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