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泉城”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2024-01-04 10:07:31 星期四  來源:邢臺日報

我市深入推進“文化興市”戰略,著力塑造推廣城市品牌——

“太行泉城”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本報記者謝霄凌

府前街俯瞰。 鄭立明攝

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

作為華北地區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我市搶抓百泉持續復涌歷史機遇,依托悠久厚重的文化資源和獨特稀缺的太行泉水資源,實施“文化興市”戰略,開啟塑造推廣“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城市品牌進程,強勢推進泉城特色旅游城市建設,助力中心城區做大做強做熱,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聚合力、添動力。

“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讓這座擁有3500多年歷史的古城人氣指數一路攀升。

搶抓機遇 強勢推進 統籌開展“十個一”專項行動

漫步街頭,隨處可見以古城泉韻為設計理念的“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城市品牌標識,“井”“泉”相融共生,生動展現著這座城市的魅力,也追溯著這座古城的發展之源。

邢臺擁有太行山唯一、全國罕見的高品質泉水資源;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涌現出魏征、宋璟、郭守敬等閃耀歷史星空的佼佼人杰;保存了邢國墓地、開元寺、清風樓等訴說歲月滄桑的歷史遺跡……

曾經,我們擁有這么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卻一直處于存在感低、知名度弱的狀態。把歷史欠賬補上,把文化資源喚醒,成為邢臺人的歷史使命和現實擔當。

2023年,市委、市政府立足百泉復涌資源稟賦和3500多年建城史深厚底蘊,經過深入調研、走訪座談、專題討論,明確提出實施“文化興市”戰略,出臺《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實施文化興市戰略塑造推廣城市品牌專項行動方案》,確定以中心城區為重點,統籌開展“十個一”專項行動。

勠力同心,強勢推進。

我市成立專項行動辦公室,將“十個一”工作計劃分解為79個子項目,明確目標進度、完成時限、責任部門。

市委組織部發布《關于動員社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宣傳推介“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城市品牌的十條舉措》;

市文明辦發布《為“太行泉城、美麗邢臺”添光彩》倡議書;

邢臺日報社、市林業局、市民政局等單位多次超進度完成子項目任務……

城市logo、城市推介語、城市精神表述語等相繼發布,構建起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體系。

全省春季旅游推介活動、“唱響泉城·舞動泉城”主題活動、“太行泉城杯”邢臺國際龍舟邀請賽等文體活動,《泉城之戀》《好南關》等文藝作品,《都說“邢”——邢臺歷史文化通俗讀本》《問泉太行》等圖書,共同擦亮“太行泉城”城市品牌。

搶抓百泉持續復涌歷史機遇,以塑造推廣“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城市品牌為牽引,以“厚植城市精神、共建溫暖之城”為抓手,我市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規劃引領 繪就藍圖 全面建設泉城特色旅游城市

文旅相伴,旅因文興。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匯,讓詩與遠方從美好的憧憬成為可以愜意享受的體驗。

太行花開蝶自來,星河璀璨耀泉城。每當朝陽冉冉升起,以“太行花”為設計元素的太行國際會展中心建筑群便會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會展中心區片城市設計項目設計負責方浙江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院長胡勇告訴記者,“太行花”作為太行山地區專屬的稀有品種,寓意即使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這與邢臺人骨子里的優秀品質高度契合,是會展中心設計理念的啟迪來源。

太行國際會展中心及星河廣場已建成投用,不僅填補了我市大型會展場所的空白,也成為太行泉城獨具特色的新地標。

不只會展中心。眼下,襄湖總部商務區規劃建設如火如荼。“兩泉”片區部分工程、百泉泉域治理與修復工程已動工,飲馬河貫通工程、順水河幸福河湖建設等順利推進,一批批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邢襄大地破土而出,勁頭正盛,增加了泉城文化特質。

襄元府、邢州湖、皓悅等配套酒店群正在全力推進;金融中心已進入裝修階段;東環城水系白馬河、東關河、牛尾河、七里河已全部貫通;動物園遷建、白馬河綜合治理、七里河帶狀休閑旅游區、邢襄生態園等13個重要區域節點規劃編制經過反復討論、幾易其稿已基本成型,中心城區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

我市突出規劃引領,制定完善主城區旅游總體規劃,打造提升七里河沿線、白馬河沿線、古城片區、高鐵輻射區的“兩線兩區”旅游業態,構建功能完備城市旅游體系,確保特色旅游城市建設始終沿著規劃運行。

圍繞增強太行泉城旅游體驗感,在“吃”上,大力發展本地餐飲,提升黑家、馬凱等本地品牌,建設東由留碼頭、京南后海、古城美食街區;在“住”上,發展特色布袋院、兒童主題酒店和旅游精品酒店,打造更多更別致的城市旅游體驗;在“行”上,全面開通城市觀光公交,加強市級游客集散中心、停車場等交通樞紐建設,謀劃啟動七里河旅游觀光小火車等新型業態;在“購”上,推出更多的邢臺伴手禮,開辟文創市集;在“娛”上,籌建藝術團、邢襄大舞臺,持續“唱響泉城·舞動泉城”,點亮“北方戲窩子”。

分步實施 分批啟動 邢州古城開發保護加速推進

走進羊市道25號民居布袋院,青石板路、木質門窗、精美的雕刻,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濃厚的歷史氣息。整個院落恰似一個可以收口的布袋,臨街的門口是“布袋”的“口”,店鋪、作坊、居住功能區向后依次組成布袋院。建筑風格傳統、古樸,不禁讓人遐想到當年居民生活的場景。

“修復一下,可以讓邢臺百姓都能看到邢臺當年的盛景,也讓下一代了解邢臺曾經的輝煌。”家住羊市道的居民范一志說道。

推動邢州古城修復,既是爭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也是賡續邢臺歷史文脈、提升現代服務業層級、打造旅游城市的需要。

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史風杰介紹,邢州古城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本著“城景共生、文產共榮、多方共建、主客共享”的理念,府城和關城同步發力,讓古城景區化。外圍重塑古城邊界,保護城墻遺跡,謀劃建設城門、城角、城墻等景觀標志,形成古城框架。內部騰退疏解辦公和公共服務場所,釋放空間、優化游覽動線,構建“一環、兩軸,一道、十四街”商旅新場景,形成商貿文化業態支撐。

按照“分步實施、分批啟動,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原則,我市加快古城修復,煥發城市新活力。

環古城護欄更新、古城文化元素植入等8個項目已同步推進;北方大學舊址,羊市道23號、25號布袋院已對外開放;府城保護開發、好南關城市更新、天寧寺文化園建設等工程已全面啟動。

古城文化牌打亮打響,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下一步,我市將把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更新與文旅運營有機結合,謀劃打造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古城業態。

搶抓歷史機遇,千方百計用好歷史文化資源。

通過開展一系列工作,我市以獨特魅力吸引更多目光關注、更多游客駐足、更多人才青睞。全市上下正凝聚最強合力,把邢臺打造成有特質、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有活力的歷史文化名城,多角度、全方位講好邢臺故事,以文化“軟實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

邢臺日報、牛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

獨家授權邢臺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

廣告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