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長效辦實事解民憂
本報訊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各地各單位堅持把“當下改”和“長久立”結合起來,完善作風建設以及各項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辦實事、解民憂的實效。
今年,襄都區國金小區告別物業管理失效、服務供給不足的困境,與襄都區其他357個老舊小區一起,實現保潔、保安、設施維修等標準化服務共享。圍繞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問題,區住建局探索“共享管家”模式,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協同,采取“意向企業進駐、優質企業共管、合理分區打包、國企兜底保障”等措施,讓全區小區物業覆蓋率從26.5%躍升至87.3%。“道路干凈整潔,車輛擺放有序”“智能門禁支持‘刷臉’通行,智慧車管自動識別車牌”“居民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進行房屋登記、報事報修”,成為老舊小區居民生活的新常態。
“不用人去窗口,穩崗返還資金就到賬了。這讓我們小微企業能省下更多精力用來謀發展。”7月15日,臨西縣友軒軸承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桂浩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臨西縣人社局堅持走訪調研,問需于企、問計于企,推行“無感智辦、免申即享”服務模式,以數據跑路替代企業跑腿,在省人社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系統自動篩查參保企業繳費、裁員率等關鍵數據后,經人工精準核驗,即可把穩崗返還資金直接撥付至企業賬戶。截至目前,該縣累計為151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75.82萬元。
位于臨城縣的中電建聚源臨城新能源有限公司100MW光伏發電項目,日前實現首批光伏組件并網發電。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臨城縣落實“央企服務專員”制度,在項目選址、手續審批、配套建設等環節提供“一企一策”支持,項目從開工到運營僅用了3個月。在推動央企在邢投資合作項目落實落地方面,市國資委建立落戶央企運營發展臺賬,常態化開展實地幫扶指導,在央企落戶、建設施工、投產達效各個環節提供全流程服務。截至目前,已有5家央企三級子公司相繼落戶我市。
結合市民群眾對訴求響應更快速的期待,邢臺水業集團有限公司對接12345市長熱線,建立分級響應機制,對用水報裝流程等簡單業務咨詢,由客服人員即時、準確解答;對涉及供水故障等問題的緊急投訴“接訴即辦”,第一時間派出工單、建立跟蹤臺賬,辦結銷號;對于小區老舊管網跑冒滴漏等復雜疑難問題,組織技術、生產、工程等多部門成立工作組,現場查看后集中研判,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合力攻堅。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企業累計受理12345熱線訴求286件,已全部及時回復辦理。
(記者王露橦 通訊員王宏雁、修波、劉曉陽、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