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密造”登上塑料“金字塔”尖

2024-01-06 09:46:12 星期六  來源:邢臺日報

“華密造”登上塑料“金字塔”尖

本報記者 王露橦通訊員 武娜

華密新材公司實驗室內,工人正在檢測樹脂材料的耐熱性。   宋杰、霍金濤攝

當前塑料研究領域的“金字塔”把塑料按綜合性能高低分為特種工程塑料、工程塑料、通用塑料3層。經歷近十年技術革新,處在“金字塔”頂尖部分的PEEK、PEI特種工程塑料有了“中國造”“華密造”嶄新名片。

位于任澤區的河北華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5年來,主打產品從橡塑制品不斷向特種橡塑改性材料、橡塑基礎材料延伸,逐步實現汽車、高鐵、工程機械、石油機械、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的高端產品國產化,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企業“領跑者”。

從受制于人到攻克難關高端新材料實現進口替代

特種性能工程塑料能干什么用?

以一款“華密造”航空用零部件為例,它采用先進的特種工程塑料、先進的設計方法和生產工藝,在保證產品性能和功能的前提下,實現產品的輕量化。面積近似A4紙大小的零部件,記者拿在手上,幾乎感覺不到它的重量。

“同等體積的特種工程塑料,重量約為普通鋼材的六分之一甚至更輕,其耐腐蝕、高耐磨、高強度等性能可與普通鋼材相媲美,其絕緣性、輕量化等性能遠超于普通鋼材,是航空領域絕佳的輕量化材料,代表當今特種工程塑料領域的領先水平。”華密新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張偉告訴記者,以前,特種工程塑料產品依賴進口,采購周期長、經常出現斷供情況。

公司當機立斷——攻克難關,決不能讓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隨后的幾年里,他們不斷調試工藝、改進配方設計,先后實現PEEK和PEI兩種特種工程塑料產品國產化。

近年來,企業逐年增加研發投入,擴充技術人才隊伍,引進先進檢測試驗設備,研發人員從不足20人增加到現在的130余人,占員工總數的24.3%;投資擴建特種橡塑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研發設計中心、中試熟化基地、專家公寓及輔助配套設施;研發出多種不同領域的新產品,航空特殊環境用密封產品、高鐵鉤緩減震橡膠制品等高端產品相繼實現進口替代。

從不足千萬元到上億主動求變以實干化危為機

“2008年是我來公司上班第一年,當時,15個人、17臺平板硫化機就是車間的主要‘陣容’。產品種類也比較少,主要是油封和O型圈。”華密新材公司制品事業部車間主任馮凱華回憶。

2010年,企業研制的減震件、懸置件、制動件等車用橡塑零部件產品得到客戶的認可。同年,企業果斷加大投入,引進高校專業技術人才,充實研發人員隊伍。擴建廠房,在行業內率先引進多臺套自動化橡膠注射機,實現自動化注膠生產,生產設備增至50多臺,成功拿到長城、大運、曙光、一汽等大客戶訂單。

這一年,馮凱華發現:公司不光能做好密封件,還能把車用橡塑零部件做到行業領先。自此,華密正式進軍汽車市場,按照汽車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嚴把質量關,實現訂單量跨越式增長。

研發能力不斷提升的華密,把產品定位鎖定特殊工況環境產品、特殊性能要求產品、進口替代產品等高端領域,果斷舍棄產品附加值不高的項目,加大投資成本推動生產設備和產業結構升級。

“現在,車間用上自動裝出模硫化設備,實現全程自動化生產。”馮凱華感慨,生產模式從純人工到人機配合,再到自動化;企業年銷售額從800萬元增長到2000萬元,再到上億元……每一次設備升級、訂單增加、“拳頭產品”問世,華密拿出的“撒手锏”都是主動求變、以實干化危為機的魄力。

從追隨標準到制定標準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

采訪中,華密員工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華密”的“密”已經不再是“密封件”的“密”,而是“精密”的“密”。如今的華密,憑借產品精密度高的優勢,穩居行業龍頭。

“我們之所以在產品質量上‘說話硬氣’,質量管理體系發揮了很大作用。”張偉坦言,為使產品質量符合客戶的要求,他們對研發過程、生產過程、生產成本、工藝路線等全方位實施標準化管理,保證產品質量持續穩定。

憑借“硬氣”的質量“王牌”,2019年,華密新材公司成為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單位,把行業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12年至2022年,河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河北省特種橡塑產業技術研究院、河北省特種橡塑材料及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相繼落戶華密。

截至目前,華密新材公司已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9項、團體標準2項,與中國一汽、三一重工、中國中車、中國石化、中航工業等單位建立配套關系,與中國科學院、鐵科院、青島科大等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公司總經理李藏須說,新的一年,車間特種工程塑料產能有望翻番。在助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構建具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道路上,華密將不遺余力,繼續當好“領跑者”。

邢臺日報、牛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

獨家授權邢臺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

廣告加載中...